腾讯悄悄恢复NBA转播,这事说明了什么?

  本文首发于 微信公众号   在下林伯虎 | ID:tigerstudio2016   今天的话题,背景不用多讲。   本来愈演愈烈的事件,却在本周来了个突如其来的转折:   被停播的NBA,突然回~来~了~   悄然复播的腾讯体育,在口水的簇拥下被顶上了微博热搜。      以及,外媒头版。   才被封杀一星期的NBA,怎么这么快就复出了?   这场风波将如何落幕?   甚至,我们想要管中窥豹见全局:   从这件事里,扒出中美之间,围绕商业利益、民族情感甚至意识形态来角力的大逻辑、大格局。   口水话少叙,正文开始走起~   上周才开始封杀,这周又把NBA转播上架。   其实腾讯体育恢复转播NBA这件事,不用等外媒跟进,早在本周一刚被国内网友发现,便登上微博热搜。   这件事"外媒怎么看",我刷过一圈发觉主要分两点:   第一,他们留意到一些中国网友的反应,普遍觉得腾讯这样做非常打脸。   就一周前中国上下还信誓旦旦要强硬对待NBA ——从联盟官方到火箭队再到各大明星,对中国或认错或服软,我们都不为所动。   对了,我看昨天的《华尔街日报》,连篮坛大神勒布朗·詹姆斯都出来了,指责此前火箭队总经理莫雷支持香港抗议者的做法不明智,是对整个事态“缺乏真正了解”,甚至是“被给到了错误信息”(misinformed)。   但怎奈中国的主流舆论依然死嗑两点:   第一,莫雷到今天依然没有被解职下课;   第二,从NBA官方到火箭队到莫雷本人所谓的道歉,从措辞当中,我们要么看到模棱两可的字眼,诸如对事态表示遗憾(regrettable),要么就诸如NBA总裁亚当萧华那样,强硬支持莫雷”自由表达“的权利。   所以,直到上周末,我所看到的中国主流舆论依然是要对NBA强硬到底、绝不服软。   并且不止在口头上,就像这篇CNN讲的,NBA在中国大陆的所有伙伴都宣布暂停合作。   (但是这个表述可能不准确——   根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NBA在中国一共有25个赞助商,目前有12个出来表示暂停合作。)   但不管多少个,至少这些抵制都落到了实处。像是淘宝、京东、苏宁都已经陆续下架火箭队相关商品。央视体育和腾讯也第一时间声明暂停转播NBA赛事。   但是何曾想到,仅仅才一周时间,腾讯体育就已经恢复了NBA季前赛的转播!   我留意到这边CNN转引的中国网友的评论,就有人在微博上讲,这事真是尴尬又打脸。   我还找到原贴原话:都不用六个月差不多已经忘记了。   这里提到的六个月,是指金州勇士队总裁上周接受美国媒体CNBC采访时说,他对于NBA在中国的风波表示“乐观”,认为“这场争议可以在六个月内平息下来”。   结果现在看来,何须六个月,六天足矣。   当然,这次腾讯体育恢复转播NBA季前赛,虽然一些中国网友的责难,不过实事求是讲,有两点值得注意:   第一,我看这篇CNN的报道,他们专门找了腾讯的公关,得到的回应是说,我们并没有打脸!   让大家再细细去查看这家公司上周的声明,那结果你才发现:   人家之前的公告是说“腾讯体育即日起暂停NBA季前赛(中国赛)的转播安排”。   如果不是我们的高亮,有谁注意到括号里那三个字:   中国赛,也就是上周五周六湖人和网队在上海和深圳举行的表演赛。   所以,人家从一开始就只是停止转播(中国赛),各位爱国群众审题不细。   我好想写篇论文(论括号的重要性)。   (感觉这个标点符号要爆红)   另外我们也要清醒:   恢复转播的只此一家,国字号媒体央视体育并没有恢复对NBA季前赛事的转播;   而且就算是正常返工的腾讯体育,也剔除掉了对火箭队的转播。   所以这一切似乎也告诉我们:   对腾讯复播NBA不要过度解读。   但我偏要。   我不得不说的是:考虑到当下时局,腾讯体育的这一举动,绝对是个值得关注的新动向。   原因很简单:考虑到当下NBA问题的热度和敏感度,腾讯这么做,TA的尺度拿捏绝对不是自己拍拍脑袋就能说了算。   另外,这不是孤立事件。   我看这篇CNN留意到外交部发言人的表态。   我自己也专门去官网查了事发以来从10月8号到14号(也就是本周一)外交部例行记者会记录,发言人都是耿爽,但对NBA事件的回应则有所不同。   其中最强硬的是8号,也就是上周二事件刚刚曝出来的时候。   当时耿爽的回应不仅重申了中国驻休斯敦总领(注意,这是代表了中国官方)向火箭队俱乐部提出的严正交涉,还谈到了中国篮协、火箭队中方合作伙伴的相继声明。   关键耿爽还特别提到说:“我建议你去关注一下普通中国民众对此事的反应和他们的态度,跟中方开展交流与合作,却不了解中国的民意,这是行不通的!”   这话听得没毛病,但细想之下其实讲得很重:“中国的民意”是什么其实已经很明确了,强调说跟中国搞合作如果不顺应这种民意是”行不通“的。意思就是——   你NBA如果不按我中国的态度来,那你在中国做生意就“做不下去”。   强势政府警告一家外资企业可能“做不下去”,这话意味深远。   但是在接下来几天,我明显感觉到,耿爽对NBA事件的态度就三个字——不回应。   像是被问到NBA总裁萧华抵达中国,并可能与中国官员会面,耿爽的回答是:“我不了解你说的情况。”   然后在11号(也就是上周五,特朗普在白宫会见中国副总理,并且就贸易磋商与中国达成还比较乐观的阶段性成果的当天)耿爽在发言中则特别讲到说:   “我们会一如既往秉持开放包容的心态……继续欢迎外国机构和人士来华开展交流与合作。”   你看,这是上周五,官方态度已经有了很大不同。   然后才到了这周一。   有记者问道:   我们注意到腾讯体育已经开始正常转播NBA季前赛,中国政府是否支持这一行为?   对此,耿爽的回应就是:   第一,回避——   他说:你应该知道我们一般不对个别企业的具体商业行为做评论。如果你很关心建议你向相关企业去了解;   第二,他这句专门补充的话很关键——   “我能告诉你的是,体育交流一直为增进中美友好,推进两国关系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同时正如我以前所说,无论在中国在美国,还是在世界其他地方,开展交流合作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相互尊重!”   各位,就算我们对外交辞令的理解不够深刻,但至少从语气中你也能感觉到:   中国官方对NBA事件的态度从上周五开始到现在已经出现和缓。   另外,我看《南华早报》还注意到,《人民日报》旗下《环球时报》的总编辑胡锡进先生,这几天也出来表了态,说与NBA终止合作没必要成为一种趋势。   所以结合各方的声音,我们可以小结一句:   腾讯体育开始重新转播NBA,这绝对不是一个孤例,这背后应该有一大盘棋~   那好,问题自然就来了:   既然民意汹涌,为什么我们对NBA的抵制,现在画风开始转(而且转得这么快)?   这点我看过一圈外媒,他们的观点集中于一点:钱~   很多外媒都细数了腾讯为NBA如何砸下重金。   这家互联网巨头从2015年开始包办NBA在中国的网络转播,一签就是五年,转播合同据称是天价的5亿美元。   关键就在今年7月,腾讯才刚刚和NBA又续签了五年, 这次的价格更惊人:   不是5亿,是15亿。   而且,你没~听~错~!不是人民币,是15亿美元!   也就是未来五年,光是买断播放权, 腾讯每年就要花费3亿美元,约合20多亿人民币。   (这个数字我起初怕搞错,还专门多方核实过)   而且你这么大价钱买进来,腾讯指望的绝不只是放放人家打球的视频。   腾讯本来计划要对NBA做深度开发,不仅打通自家腾讯新闻、腾讯视频的媒体矩阵,还准备用上他家最拿手的两个杀手锏:

腾讯悄悄恢复NBA转播,这事说明了什么?

  一是社交媒体,利用qq和微信平台,不仅宣传NBA,而且正与NBA官方打造微信小程序;   再有,就是围绕NBA开发游戏。   所以肯花这么大价钱买断NBA,腾讯原本是想做笔大买卖。   也因此在这次的抵制风波中,我看很多外媒,譬如《财富》杂志,在事件刚起、中方态度最为强硬之际,就指出:   可能腾讯将会成为这场NBA风波的最大受害者!   所以难怪,如果各位重温一下腾讯体育在事发之初的那份声明——Ta 不像央视体育、或是李宁那样,不仅做决定,更要讲态度,几乎个个都表示“我很愤怒”:      腾讯体育只公布了暂停转播的决定,不讲原因,也不亮态度,这背后想必也是他家与NBA已在商业利益上深度绑定的难言之隐。   但是,如果道理到此为止,我觉得未免浅薄——   就说腾讯为了钱而宁可打脸率先破功,我觉得这个道理说不通!   我注意到,连有些外媒评论都提到,就算腾讯每年为了NBA要砸下两三亿美元,但对于这家财大气粗的商业巨头,2亿美元也只占到腾讯去年收入的4‰(注意不是百分之四,是千分之四)。   作为一家深耕中国,上看官下靠民的私营企业,我相信腾讯在大局上一定拎得清:犯不着为了这么点蝇头小利放弃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地。   那腾讯的NBA破冰,在我看来这背后更深层次的两个原因:   第一,确实有商业因素,但不是腾讯一家。   这个道理我不及细讲,但在本周《外刊精读课》上,我专门选取了一篇发表于美国《大西洋月刊》的文章,标题就叫《NBA中国事件是对资本主义的压力测试》。   这篇文章的基本意思就说:   很多中国人都觉得NBA这次态度强硬,实际上并没看到:在美国社会上上下下看来,他们觉得NBA都是在向中国道歉,向中国服软,是为了自己在中国的市场利益而交换了言论自由的价值观。   这篇文章特别指出,其实不仅是NBA服了软,太多在中国做生意的美企其实都一样:   像是美国最大的体育电视转播商ESPN,专门给他家主播打了招呼,在这次NBA事件的报道当中,尽量保持低调,不准发表惹恼中国的言论。   原因很简单,就因为ESPN的母公司是迪士尼,而它家在中国有大量的商业利益。   所以这篇文章感慨:   尽管在价值观上起了冲突,但在今天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这些跨国公司(包括NBA也算)他们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济纽带,确保了其中一方不可能任凭所愿,让某种价值观凌驾于商业利益之上!   说到底:跨国公司做生意,只能在商言商,对政治妥协。   那我想这个标题说“NBA事件是对资本主义的压力测试”,个中字眼不合国情。   但是换到我们中国身上,也可以完全说成:   NBA事件是对中国市场经济的压力测试。   因为这次事件中,你看跟美国有经济联系的中国企业, 比如阿里巴巴,一方面下架火箭队产品,另一方面作为美国上市企业。在整个事件中只是顺势而为,态度低调。   事实上,今天中美间的经贸关系,特别是在NBA涉及的消费领域,两个国家真的已经深度绑定。   所以这样的纷争如果对峙下去,别的不说,只从技术层面讲,对于两个国家的商业利益都会是两败俱伤!   另外,最后的最后,还有一点:   各位从外交部发言人耿爽的最新表态中可以感受到,其实中国决策层对于体育在国与国之间关系中的作用有清醒认识。   就说得更直白一点:   而今中美之间已经擦枪走火的领域太多了——从贸易到汇率,从技术到资本(前些日子还传出特朗普可能要对所有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下手)——在这样的多事之秋,多一事真的不如少一事。   更何况还是在体育领域——这样一个传统上不是带来纠纷,而是消弭缓和国与国之间对立情绪的领域。   何必要这拿这个和平鸽领域,给大国间的关系添堵?!   如果为了一个NBA,让中美关系火上浇油,到头来影响我们华为的解禁,拖累贸易谈判的进程,特别还可能影响不到一个月以后中美领导人要在智利会面并有望达成的贸易磋商阶段性成果,就太得不偿失了!   所以,大局面前要有定力,以小忍而不乱大谋,是为真!爱!国!

推荐新闻

球队排行

足球球队排行 篮球球队排行
排名球队胜/平/负积分